音乐世界里的南美风情



MUSIC TIME

Enjoy this happiness time with lover


南美风情



说起南美这片大陆,它在地球上距离中国最远,而北京在地理上的地球正对面恰巧就落在潘帕斯草原上。


也许是因为地理位置的遥远,南美大陆对中国人来说一直显得神秘而陌生,似乎人们对这里仅有的了解仅仅局限于足球了——在本届世界杯上,除了传统强队巴西与阿根廷之外,包括智利、哥伦比亚与乌拉圭等南美球队的表现也同样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足以证明足球在这片大陆上的受欢迎程度了。



其实

南美不仅仅有足球

也有音乐



不论阿根廷人的探戈还是巴西人的桑巴,似乎南美的音乐都是与舞蹈密不可分的,那都是源自当地人生命与血液里的旋律与节奏。随着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不断进入南美洲,这片曾经陌生的大陆也迅速被纳入到了世界版图中,南美人将咖啡与可可贩卖到欧洲,欧洲人则带来了基督教文明,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欧洲的音乐。


进入现代以来,南美更是成为了大批音乐家诞生的土壤,他们将南美人的热情与奔放与古典音乐的传统相结合,创造出了璀璨的音乐现象


下面,我们就介绍两位出身南美的音乐大师



阿斯特·皮亚佐拉:探戈之王

皮亚佐拉于1921年出生在海滨小城马德普拉塔。由于家乡发生动乱,他在年仅四岁时就跟随父母移居到了美国纽约。


据说在童年时代,由于父母总是忙于在外面工作挣钱,皮亚佐拉只得每天闷在家里面聆听他父亲收藏的探戈音乐唱片,此外也有一些爵士乐与古典音乐(特别是巴赫的作品)。几年后,他父亲在一个当铺里发现了一架破旧的班多纽手风琴,就买回来给年幼的皮亚佐拉作为礼物,后者在基本依靠自学的情况下迅速掌握了这件乐器。


1934年,传奇探戈音乐大师卡洛斯·葛戴尔(著名的探戈舞曲《一步之遥》的作者)在听到这位13岁少年的弹奏后大为惊讶,并立即邀请他作为班多纽乐手加入自己的全球巡演,但却被皮亚佐拉的父亲以孩子太过年幼为理由而拒绝了。


尽管这导致了父子关系一度陷入紧张,但令人难以想象的是葛戴尔的乐团在巡演中乘坐的飞机意外坠毁。皮亚佐拉经常开玩笑说,如果不是因为父亲的“先见之明”,他现在应该没法再弹手风琴,而是在天堂里弹竖琴了。



此后,皮亚佐拉返回故乡,开始从事他自己热爱的探戈音乐演奏。他在这时遇到了旅居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钢琴家鲁宾斯坦,后者建议他一定要学习正统的古典音乐,于是他开始跟随阿根廷古典音乐大师吉纳斯特拉学习。


随着对古典音乐的研究愈发深入,他也愈发从心理上远离探戈,甚至以曾经演习这种“过时的”民间音乐为耻。然而,当他远赴巴黎,开始跟随音乐教育大师娜迪亚·勃朗热学习时,后者竟立即从皮亚佐拉弹奏的探戈音乐中发现了真正的天才所在,并鼓励他不要为古典音乐所限制,探戈音乐才是属于他独一无二的才能。


几乎40岁高龄的皮亚佐拉这时才认准今后的发展方向,他此后致力于“新探戈”的创作,那些随后被人们传唱的探戈音乐几乎都诞生于这个时期。他将探戈音乐与古典音乐以几乎无缝的方式融为一体,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而他也令探戈音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历史地位,人们将因此而永远铭记这位“探戈之王”。



玛莎·阿格里奇:不老的女神

1957年的日内瓦音乐比赛上,一位16岁少女吸引了所有评委及选手的眼光,她有着姣好的面容与无懈可击的技巧,在那届比赛上独揽风骚……


在音乐界可能很难找到第二个像阿格里奇一样“酷”的女人,她黑色的飘飘长发在未来几十年时间里持续令乐坛震动,直到近年来黑发变成了银发。


这位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长大的南美姑娘,不仅将钢琴弹得轰轰烈烈,她的感情生活也同样热烈:除了与陈亮声短暂的婚姻之外,她还曾与指挥大师夏尔·迪图瓦结婚,也曾与钢琴家史蒂芬·科瓦切维奇有过短暂的恋情。即便后来与迪图瓦离婚后,他们也照常一起录音,一起演出,一起去纽约看望女儿,丝毫不见常人的局促与扭捏。


她也以特立独行的性格而著称,比如她那个十分著名的后台习惯——上场前要用镊子夹去前额上的几根头发,甚至曾经有过因为一时找不到镊子竟导致取消演出的事迹,以至于剧院都知道她的这个毛病,提前将镊子准备得好好的。即便如此,临时更换曲目甚至取消演出对她来说也仍然是家常便饭。



不仅是生活,她的演奏也跟所有人都不一样,熟悉她的乐迷几乎只需要凭借第一个句子就能猜得到是她的音乐。正因为此,她被世界各地的好几代古典音乐乐迷所爱戴,直到已经73岁高龄的今天,她仍然是人们心中的女神,虽然头发早已花白,皮肤布满褶皱,但对于乐迷来说她是不会老的。


 


不论是阿斯特·皮亚佐拉

还是玛莎·阿格里奇

无一不叫人佩服

正如南美这片土地一般

带着叫人难以抵抗的魅力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南美那些事儿



评论
热度 ( 407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