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

“宁做太平犬,莫做乱离人”,历朝历代,因逃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人们,尝尽了流离失所的逃亡之苦,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但是在历史上,除了黎民被迫逃难的事件,还发生过很多次民间自发的人口迁徙运动,山西的走西口就是“中国近代史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徙”之一。
历史上的“走西口”,亦称“走口外”,是指山西、陕西等地民众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的移民活动。
“走西口”中的“西口”,其具体位置历来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看法是,最早的“西口”特指杀虎口(今山西省右玉县),后来则改指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


俗话说,走西口的眼泪,流不尽祖辈的柔情!在沟壑纵横的黄土地上,在九曲回肠的黄河岸边,在浩瀚的草原沙漠间,一首《走西口》唱出多少黄土人的心声。
春去秋回,人们在外揽工、下煤窑。在这样的情景下,吟唱《走西口》,便成了这些留守妇女相送亲人或表达相思,寄托盼望,排遣寂寞的一首歌谣。 《走西口》这首曲子的旋律,一直回响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深处,今天感动的电流也一直窜在我的身体里。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手拉着哥哥的手,送哥送到大门口。哥哥你出村口,小妹妹我有句话儿留,走路走那大路的口,人马多来解忧愁。…… 这首流传百余年的山西民歌,唱出了几年代人的无奈与辛酸。
作为地道的陕北人,最熟悉莫过于——信天游《走西口》。“信天游”作为陕北民歌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富有地方特色的体裁,它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根据信天游曲调改编而成的《走西口》无奈中透着苍凉,失落中夹着苦涩,节奏自由舒展,声音高亢嘹亮,民间有“信天游,不断头,断了头就没法解忧愁”的说法。


除此之外还有京剧《走西口》,京剧被称为我们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征之一,是“地方戏”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剧种。将民歌赋予京剧的特点,以民歌入戏,抓住人的兴趣,以戏曲演绎民歌,使京剧《走西口》上升了一个艺术高度。 反反复复的听,一首苍凉而忧伤的调子,从远古传来,穿过逶迤起伏的高原,穿过沟沟峁峁的黄土坡,合着黄河水的呜咽传唱了百年。
一种淳朴的思念和牵挂用最原始的歌谣从毛眼眼的妹子口唇里唱了出来,那份痴情,那份期盼,那从心底发出的真真切切的无奈与失落扯的人的心生生的痛。


每当听见这首歌,我仿佛就看见荒凉的古道旁,牵着毛驴的后生一步一回头的恋恋不舍。也仿佛听见了站在高山上撩哥哥的妹妹,至死也要追随哥哥的心声。

文字丨NightCaroline

图片丨网络

编辑丨Yvonne



评论
热度 ( 410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