唢呐朋克——郭雅志


前阵子跟朋友聊天,她说起去年有一期《天天向上》里请了我国民乐F4做嘉宾,F4现场激情改编大张伟的《阳光彩虹小白马》,琵琶绵密,古筝清丽,二胡悲怆,唢呐凄绝,听得大张伟泪洒现场。她说你不是喜欢民乐么,你真得看看。于是我看了这支视频:


 古筝王中山、二胡高韶青、琵琶方锦龙,都是中国民乐的扛把子,他们的演奏炉火纯青,然而所有弦乐的铺垫似乎就为等这一声唢呐破阵而来,乐器界的流氓,酒神之狂热,幽灵般的哀婉,令人叫绝。而视频中吹唢呐的这位长发男子,就是 郭雅志


当一位艺术家被扣上了“民族”的帽子,他就容易不招年轻人待见,年轻人不够珍视传统还是第二位的,那些“民族文化”的徒有其表才是招致厌烦的根源。然而这个定律并不适用于郭雅志,因为被国内外音乐界奉为“天下第一吹”的郭雅志先生,其实是一位 如假包换的朋克


 〇

 银 河 系 第 一 唢 呐 手 


1966年,国际上甘地出任印度总理,国内呢有人说文艺界被黑线专了政,郭雅志在这一年出生于山西榆次的一个艺术世家,自幼便学习中国传统民乐和西洋乐器,1990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在中国顶级音乐学府任教,1993年发明唢呐活芯获文化部颁发「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本是一条顺风顺水的“学院派民族艺术家”道路,但郭雅志有自己的想法, 他一不想固守在“学院”,二不愿仅陶醉于“民族”,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这人“不安分”。


于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一个拐点到来了。1997年香港中乐团招人,他果断辞掉在中央音乐学院的教职来到香港,并于1999年应邀出任香港中乐团唢呐首席,并担任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中文大学唢呐管子教授及硕士导师、香港艺术发展局音乐评审员。1998年,克林顿访华,他受邀在欢迎克林顿的音乐会上演出;同年,他代表文化部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ProMusicis国际大奖赛,在音乐大师云集的卡内基大厅历史性地斩获总决赛唯一大奖。

彼时郭雅志已是国际上享有声誉的管乐大家——

日内瓦论坛评论: “他是舞台上的焦点,令人印象深刻”
波士顿电台称他为: 中国的的刘易斯.阿姆斯特朗

2012年是郭雅志生涯的第二个拐点,先是荣获香港“2012年度艺术家奖”,接着凭借自己在香港投资房地产获得的收益,以及苦学3年的英语,时年46岁的郭雅志得以远赴美国波士顿伯克利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深造爵士乐,2015年获艺术家文凭(Artistic Diploma)。



在美求学期间他受邀参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节、2014年芝加哥夏季音乐节。并连续几年参与了美国各地及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新年晚会,获颁中国文化传播贡献奖。CCTV曾专题报称:香江人物郭雅志“唢呐也时尚"。2016年香港的电台穿越中美两地为他制作了专访记录片《大师》。
而且其实你 七大姑八大姨都听过郭雅志演奏的曲子,且不说《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从1988年至1998年十年间每年春晚的唢呐音乐就都由郭雅志来演奏。



以上还只是履历的罗列,下面咱就正经唠扯唠扯,一个学院派,一个正规乐团的管乐首席,他怎么就是一朋克了?




 一

  摇 滚 与 爵 士 


因参加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而广受关注的九连真人乐队,曾在节目中改编李宗盛的《凡人歌》,其中便安排了唢呐和小号对吹的桥段,引得网友直呼“唢呐牛逼”;另一档乐队类综艺《一起乐队吧》中,也有乐队在改编Radiohead著名K歌金曲《Creep》时加入了一段唢呐solo。



唢呐同摇滚乐是天作之合,现在这对组合也越发地时髦了,时髦的东西为什么有时候讨人嫌, 就是因为赶时髦的人里一百个有九十九个是隔着铁窗瞧新鲜的,是装的,而你一时间辨不出哪位是装的。这教人沮丧。


郭雅志《1987唢呐歌曲》,1987


中国最早探索这对组合的音乐人,是崔健,而在郭雅志早期的专辑《1987唢呐歌曲》中,便有一首唢呐版的《一无所有》。唢呐是火与土的交合,八十年代,萌芽的中国火,和你相爱相杀的黄土地。 用唢呐演绎《一无所有》,合适。


提到近几年唢呐在大陆摇滚乐的回潮,你很难忽略一支乐队: 假假條


假假條乐队于2016年发布的首张专辑《时代在召唤》


假假條主唱刘与操是郭雅志在伯克利读书时的同学,当时二十岁的与操拿着自己第一张专辑《时代在召唤》的小样找到了郭雅志,希望郭老师可以帮自己录制专辑中的唢呐部分。郭雅志欣然应允,于是便有了《盲山》中泣鬼神的《怀乡曲》唢呐独奏。

后来这张专辑获得虾米音乐2016年度专辑第一名。
那一年的榜单里,第二名是 草东没有派对,第五十名是 周杰伦


有人说郭雅志的眼光真毒,没有因为当时假假條是名不见经传的新乐队而忽略了与操的才华;也有人说《时代在召唤》这张专辑固然博采众长又自成一派,但如果少了郭雅志的唢呐,它会失色不少。我认为两种说法不矛盾。


郭雅志将假假條乐队请到中央音乐学院演出

(从左至右:郭雅志,贝斯手宇飞,与操,鼓手福荣)


在音乐上,郭雅志和刘与操是古典意义上的理想主义者,据我所知,很多音乐人已不是了。理想主义者希望能改变自己从事的事业,而不是一味孝敬它,一味供着它。你也可以把这种人叫作 朋克

理想主义者总是被指为倨傲的、不知天高地厚而好高骛远的,殊不知他们恰恰是最谦逊的。 对音乐谦逊的音乐人,才能创造新的声音。


郭雅志不仅能够将唢呐的武威之气熔进摇滚乐,也能为爵士乐加入唢呐特殊的雅气。爵士乐是郭雅志的心头爱,当年放弃乐团职位远赴美国学习爵士乐可不是一拍脑门儿就去了, 为什么要去学爵士乐?作为一个民乐出身的音乐家,郭雅志把问题想得很清楚。


他认为 爵士乐和中国传统民乐在精神上层面极为相契——爵士乐有二字真言: 即兴。而中国传统民乐讲究的正是一个 口传心授,强调演奏者自己的即兴发挥。郭雅志不止一次用阿炳的《二泉映月》举例,这首二胡名曲就是阿炳即兴创作出来的。

去年的广州爵士音乐节

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的演出海报


郭雅志和他在伯克利的同学组成了一支“郭雅志与美国伯克利明星爵士乐队”,郭雅志在乐队里吹奏中国管乐。你想想,外国人平时听的都是萨克斯、小号和爱尔兰风笛,突然听到唢呐,肯定会受到所谓的“文化震惊”。这是唢呐特殊音色的优越性,也是占了东方主义的便宜——西方人对东方事物的猎奇心。


但郭雅志不一样,他的音乐是跳出民族套子依旧优秀的作品,同那些用民族元素装点门面的音乐简直云泥之别。看看他的队友们是怎么评价他的:


前些日子我预先听到了郭雅志老师将于十月底发布的新专辑《龙在吟》,这张专辑融合了爵士乐,时尚、丰富且富有野心。专辑的制作人、词曲写作者吴懿铖先生在创作手札里写下的这段话,非常地令人动容:

郭老师的演奏博采众长,不仅有原汁原味的中华传统调调,更融合了 爵士、拉丁、放克,以及世界音乐的元素。专辑创作之前,郭老师就表示想出品一张多元、时尚、有别于他以往录音作品的专辑。

(...)不禁联想,早在隋唐时期中原汉族的音乐就和西域的音乐做过一次亲密的融合,以唢呐、二胡为代表的乐器传入中土,燕乐二十八调也成了宫廷正宗, 为何现在人们提到中国音乐却只剩五音,          为何汉室的音乐就不可以是舞蹈性或建立在律动之上的,为何千百年来我们的音乐只能做诗歌的点缀或文字的附庸?

这张专辑,我想带听众们一起去感受和思考这个问题, 什么才是中国音乐原本的样貌 未必忠于“传统”,却可能更接近“传统”;分明是现代的电声乐编制,却可能更好地和远古对话;丝路啊丝路,你曾带给我们的绝美, 难道依然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慢慢地,我发觉所谓的“东方意境”其实在哪儿的音乐里都有,我发觉印度人和日本人做的音乐有时比中国更“中国”。或许,“音乐无国界”真的不止是一句说辞。(...)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先人的胸襟吧


“依然还要犹抱琵琶半遮面吗?”

“至少我们可以拥有前人的胸襟吧。”

 说得多么好。


郭雅志新专辑(台版封面)



 二

  港 乐 和 迪 斯 科 


郭雅志的身影也闪现在香港流行乐坛中。他多次被黄耀明、李克勤及刘美君邀请到演唱会做独奏嘉宾。

2008年,李克勤在香港红馆举行一连11场《你的克勤演奏厅演唱会》,专门邀请了郭雅志做现场乐手。

2012年4月19-22日,郭雅志作为特邀嘉宾参演达明一派在红磡体育馆的演唱会。


红磡,多少音乐人梦想着站上的舞台,郭雅志却已经数不清去过多少回了。



郭雅志与黄耀明


如果你听腻了那些大同小异的迪斯科舞曲,那你一定要听听这张专辑——《戏剧唢呐迪斯科》,不只是另辟蹊径这么简单,最重要的是它很 幽默。我坚信幽默是艺术里最可贵的品质之一。


郭雅志《戏剧唢呐迪斯科》,1988


我和与操还说要是开个迪厅里面专门这种音乐,得多来劲啊,估计不止是年轻人去蹦了,大爷大妈们一听到迪厅里会放《谁说女子不如男》和《京剧打虎上山》,肯定争先恐后。市场广阔着呢。


前些天就是在听着《戏剧唢呐迪斯科》这张专辑时,我读到了一本叫《中国唢呐艺术研究》的书,里面讲道:


在我国众多的传统器乐形式中,唢呐音乐可谓是俗乐中的俗乐。说它俗,主要是指以下几个方面:
1.它的生存和发展紧紧地和民俗结合在一起。2.它的“恩主”是社会各阶层中文化层次最低的农民及城镇市民。
3.操此业的唢呐艺人在过去更是下九流中的下九流,不但一般人看不   起,就连笙管乐艺人也对他们嗤之以鼻。至于唢呐艺人中的乐户,那就更惨了,死了连祖坟也进不了。
4.有关唢呐的历史文献极少。
5.以口传为主。


这是唢呐这种传统乐器的文化背景,但作为一个朋克, 当你看到一面墙“立”在面前,你想的不是靠上去,而是“破”了它。郭雅志便做到了,它让唢呐音乐这种“俗乐中的俗乐”成为交响乐团的编制,也通过与流行音乐的融合让唢呐走进了年轻人的俱乐部。


说到唢呐,不要再只想到红白事了


他怎么就做到了呢?


不仅是因为他吹奏功夫了得,更因为他对唢呐的改良使得这一切新的组合变得可能。




 三

 民 乐 界 的 爱 迪 生 


想象着嵇康临刑前不是弹奏一曲《广陵散》,而是吹奏一支中气冲天的唢呐曲,那么大概率就不会有“《广陵散》于今绝矣”这一说了,因为只要你在现场听过,你就绝对忘不了这首曲子。


甚至如果你熟悉的某首歌被改编成了唢呐版,你很可能会忘记这首曲子原来的模样。比如前些天登上微博热搜的话题“唢呐版柯南主题曲”



人说:“死笙活笛没良心的唢呐”,意思是笙的演奏有时不灵活,笛子比较灵活,但唢呐就太疯了,声响常常压制其他的乐器。“乐器界的流氓”并非浪得虚名,唢呐确实是一大杀器。


在说活芯唢呐之前,我们先说说唢呐。


关于唢呐的起源,学界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说法,日本学者林谦三在《东亚乐器考》中认为唢呐发源于波斯、阿拉伯一带,随着回教的东流传入中国、印度等地。学界多沿用此说法。


第二种说法,以周菁葆1984年所撰《唢呐考》一文为代表,该文介绍了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第38窟壁画中的唢呐,并提出唢呐起源于新疆。


唢呐的起源不能确定,但确定的是,全世界各地的唢呐构造大同小异——哨、芯子、杆、碗口。



而郭雅志对唢呐的改良就在芯子这个部分。


传统唢呐只能吹一个调,并且在种种方面已经显得落后。郭雅志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唢呐适应现代需求,不能光吹民间小调啊。就像钢琴没有了黑键就只能弹C调了,太单调。 


在录制尹相杰和于文华的《纤夫的爱》时,郭雅志发现这唢呐吹不了降E调啊,他捣鼓了半天,最后临时动了动唢呐的芯子,把D调降到了降E调。


这次录制给了他启发,他发现自己可以在唢呐芯子上进行改良。于是他花了两个晚上把唢呐活芯的图纸画出来,并于1992年2月2日在北京通过了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组织的技术鉴定。



唢呐活芯是一个可以自由伸缩的唢呐铜芯,用来辅助传统唢呐演奏半音及转调。有了活芯后的唢呐,是杀器中的杀器,只要演奏者技术水平足够,它便能够适应乐曲中密集的转调,还能在华彩乐段中施展神通,不会被传统唢呐的构造限制住。


江南笛王赵松庭称赞唢呐活芯“东西小、思路巧,改革很成功!


唢呐大师胡海泉也说:“……既能保留传统的演奏风格又能吹奏十二平均律的乐曲,这就是他改革最成功之所在。”


而不仅仅是唢呐,郭雅志还对其他中国传统管乐器进行了改良,例如“多管葫芦丝”,大大延伸了葫芦丝的音域,并增加了复调和和声功能。


郭雅志在《天天向上》中吹奏多管葫芦丝


郭雅志可以说是为民乐事业真真正正地立了功。




 四

 未 来 


电影《百鸟朝凤》剧照


该如何更好地适应现代的需求?

不仅是唢呐,整个中国民乐都面临这个问题。


问题不止于此。


民族文化在当今到底是一种文化的优越还是意识形态的胜利?还是两者兼有?二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前者的优越是不是眼界狭隘所致?后者的胜利是不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在“中国风”乘着古风的潮流再度袭击华语音乐界,到底怎么区分噱头和认真有想法的音乐融合?民族音乐的研究从来没有断过,但音乐教育始终处在幼儿期,这是不是一种畸形?

上述问题你可能嫌大了,那么下面是一些个具体的关切——

如果说郭雅志的音乐实践和乐器改良是唢呐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滥觞,那么下一步怎么走?既然有了这么多唢呐和摇滚乐结合的案例,唢呐是否可以成为摇滚乐的编制?如果是的话,电声唢呐有无可能


这些问题无解,因为一部分人瞧不上咱们这些下九流的东西,没心思解,一部分人巴不得看看热闹,一部分人不希望你找到解,因为群众的无知就是他们的饭碗。最后剩下一部分人,是一边做事一边摸索的,理想主义者——没错,在很多情境下,它的同义词是:朋克。

可喜的是,刘与操和郭雅志已经在研发电声唢呐了,这两位朋克,一老一小,又要联合起来搞事情了。



话聊到了这份儿上,你也看出我为什么佩服郭雅志了,他做过的、正在做的以及将要继续做下去的事情,是一个音乐家对音乐本身能做的至高贡献——丰富声音的可能性,并让民族音乐与时代发生化学反应。

他绝不是一位被圈养的音乐家,一门儿心思只知道给自己的老祖宗磕头上香,传宗接代,一问流行文化的事儿就傻眼,还觉着流行文化不入流。

有位老人家说过,“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少人觉得这话十分中二,我却以为很赤子,应当被纳入一个年轻人尤其是中国年轻人的自我教育之中。而郭雅志便是榜样之一。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进化耳朵



评论 ( 1 )
热度 ( 10156 )
  1. 共3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