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秦客问于东野主人曰:「闻之前论曰:『治世之音安以乐,亡国之音哀以思。』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中的代表人物嵇康,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中,提出“声无哀乐论”的音乐美学概念。


意思是就是“人的情感上的哀乐是因为人心中先有哀乐,音乐起着诱导和媒介的作用,使它表现出来的。” 简而言之,就是“音乐本身的变化和美与不美,与人在情感上的哀乐是毫无关系的。”


这个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富有争议的。有人认为,嵇康的“声无哀乐论”是片面性的,因为从某些角度讲,它忽视和抹杀了音乐的社会性,以及人所具有的主观能动作用。


那为什么该观点仍然有这么高的历史价值呢?因为他讨论了音乐的本体与本质问题,“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嵇康的音乐美学思想,曾在历史中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声无哀乐论》也为后世的音乐家探索音乐的本质问题和自身规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点击链接可聆听仙人所授的历史名曲《广陵散》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YzMTIwMA==&mid=2651398910&idx=2&sn=bdc0a7015944d9e26a5541e1e61c9dea&chksm=bd3a40b18a4dc9a719c73f48c5e51531970c2c02c7118848bc5bbe771a7a2d943b8301716b93#rd

评论
热度 ( 468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