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不仅是电影,更是时代象征。

5月16日,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中国台湾定档7月24日,同步北美上映。

 

关于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从2019年曝出刘亦菲参演、到2020年定档撤档又定档,只能说是一波三折。这部真人版《花木兰》翻拍自1998年动画版《花木兰》,众所周知,这部动画片也是改编自中国古代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抵御匈奴的故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电影《花木兰》预告


20多年前,传出美国人要拍《花木兰》动画版时,国人就纷纷怒斥: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怎么被你们好莱坞拿去赚钱了。



后来,花木兰的造型一出来,国人更不满意了:怎么能把我们巾帼英雄画成了个印第安少女,不行!

迪士尼说:“我们研究过,那时候的古代中国女人就长这样。”


动画片一出,国内观众逐渐发出“真香”的声音……


迪士尼将美国文化深深嵌入这部动画片,比如木兰拥抱皇上、祖先灵魂回归跳舞等片段,以及那首捧红Christina Aguilera的《我自己Reflection》,使得影片受众面从中国、亚洲,拓展到了北美甚至全球——它无疑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好莱坞电影。

 

迪士尼虽然用了是中国故事,植入了诸多的中国文化元素,推销的却是实实在在的美国文化和价值观。最终,动画版《花木兰》以9000万美元的成本,在全球拿下3.04亿美元的票房。


目前迪士尼认证的公主有12位,从公主的“人设”上看能发现不少社会缩影。


第一代公主的代表人物是白雪公主和灰姑娘。

 

    图片来源网络

白雪公主是迪士尼历史上第一个公主,诞生于1937年。《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是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长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特别荣誉奖。白雪公主和灰姑娘勤劳善良,共同特点是“会做家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 这两位公主的诞生之时的美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所以她们的主要功能是治愈人们受伤的心灵,同时鼓励人们乐观地等待转机。 第二代公主,基本上已经获得女性意识启蒙,还有一些是少数族裔。 

为爱牺牲的小美人鱼、自由恋爱的茉莉公主、印第安酋长女儿宝嘉康蒂、以及替父从军的花木兰。
《花木兰》是迪士尼公主系列里第一位没有显赫家世,并且要女扮男装的公主。这个源于中国,长着丹凤眼的木兰,上了战场大获全胜,最后甚至让皇帝给她鞠了一躬。这说明迪士尼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开始有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而《花木兰的》上映于1998年,正是美国第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发端。
(图片来源网络)
奥巴马当选总统后,迪士尼也快马加鞭地缔造了第一个黑人公主蒂安娜。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2010年后的公主,个性开始张扬饱满,保持真我,电影的主题逐渐从爱情向转移到真我向。 最最受大家追捧的,是《冰雪奇缘》中的公主艾莎。电影中没有对爱情美好的赘述,甚至王子变成了反派,而女主角艾莎在成长的过程中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能力,并找寻到了自己作为姐姐和女王的价值和意义。  迪士尼的公主形象作为女权变迁的载体,记录着社会思潮的变迁。 
荣格学派认为,每个童话故事都提出了一个精神世界等待被解决的问题,而故事的情节就是这个解决方案的演绎。 迪士尼对于动漫创作的内容,拿捏得十分精准。动漫的创作同时汲取了纯绘画的精致艺术以及漫画卡通通俗文化的精神,包含前卫精神与通俗文化的两极特性,反映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政治思想与娱乐精神。同时,不同国家的意识流发展,战争影响,社会变迁,如抽象艺术运动、享乐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蒙太奇理论的发展、重叠、溶接的运用、以及对于非平衡式构图的去向,都对动画电影的制作产生了影响。 今天,动漫电影百花齐放:从注重三度空间表现和写实路线的迪斯尼,对社会政治批判的UPA,个人独立制作或动画工业制作的日本动画,获得7次奥斯卡奖的加拿大国家电影局的动画,到中国动漫的崛起,动漫电影在全世界都形成了一股旋风。





评论
热度 ( 248 )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