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唱片是死灰复燃,还是浴火重生?

黑胶唱片这个陪伴自己成长的音乐媒介,在录音带和光盘的先后夹击之下,几近绝迹于市场,而音乐媒介由数码档案模式过渡至串流播放之际,黑胶唱片竟然静悄悄地重回市场,不少人重拾或首次接触一碟在手的全套喜乐感受,那是数码音乐档案或串流播放所无法提供的。




我还记得自己购买的第一张光盘是Dire Straits的《Brothers in Arms》,因为他们说黑胶唱片上空间有限,不少歌曲都被cut短,光盘上则全是足本,两者的分别有近十分钟。大概是这个原因,这张专辑是首次光盘销量超越黑胶的。


不过当时光盘的价钱是两甚至三倍于黑胶,因此,黑胶的市场占有率仍高于光盘,当然,数字是每年地此消彼长,然后一天,好像想买的音乐专辑,只有光盘供应了,也就漫不经意,无痛无病无呻吟,就接受了。甚至连带那些十二吋大single也以光盘版代替,当时自己觉得那是非常浪费,一张光盘只录十来二十分钟的音乐,即使有时以三吋光盘形式出版,但始终是无可奈何。




那时自己追捧的乐队如Depeche ModePet Shop BoysU2等,据我所知仍有出版黑胶版本的专辑和单曲,只是当时自己身在加拿大,即使是光盘也不容易买到。到网上购物出现后,才在Amazon UK网购到,但要付英镑和邮费,价钱是数倍计。


后来这些所谓「跨国」公司竟然不再接受「跨国」购买,最后,几经艰辛,才找到有邮购的独立公司,但英国的邮费实在惊人,自己便以购买光盘为主,因为网购黑胶碟有可预计的风险,那可算是黑胶迷的最黑暗的日子。




然后,唱片业的最黑暗的日子终于也来临,不论是连锁的独立的,不少捱不过千禧年。加拿大还有个相当活跃的二手黑胶唱片市场,他们当然也兼顾光盘,甚至电影和游戏光盘,但不少仍有黑胶存货,只是移到枱底,已少人问津,不少铺仍可算守住。直至数码音乐和串流播放蚕食到光盘的销量,这些二手店在面对不少人有卖冇买的情况,着实艰苦经营,亦有些守不住而结业。


不过在同时,有人却越做越大,其中一间已有超过十年历史,在市中心区开设超过一万平方呎的超级店,而其中黑胶片专区有四分一的面积,叫人眼前一亮,而且他们以新版和二手兼售模式,存货有别于一般连锁店,逛唱片铺的乐趣,兴奋之情竟再重燃。




HMV在2013年初申请破产保护令,令业界不寒而栗,但加拿大的店因母公司不同,没受太大影响,反而有点不动声色的将黑胶专区搬回店内当眼位置,而且不断扩大。而另一边,一些八十年代的标志性专辑或乐队,以二十或廿五周年纪念的形式再推出纪念增强版,甚至一些名气较大较显赫的,会将全部专辑再版,而很多时也限量推出黑胶版,且标榜印在180 gram的高质素胶片上,将黑胶的市场再推进音乐消费者眼前。




数码音乐经过那段逍遥自在无王管的日子后,大家也提高了对回放音乐质素的要求。mp3档案是压缩技术,因此在接近原音的前提下,减少一些一般人未能分辨的元素,从而将档案缩小,方便在网络传送;


起初因为是免费非法下载,大家也就不理好丑,照单全收。当一切尘埃落定,官司诉讼确立网络新秩序,正版合法下载渐成主流,质素也稳定,也慢慢提升,由以往128 kbps到192甚至320,16 bit到24 bit,再有高清音乐档案如FLAC (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 和Apple Lossless以及其他类似形式,务求音质媲美光盘,以至黑胶!于是兜兜转转,一个循环,我们追寻的,就是黑胶的音乐质素。




而黑胶得以保存一线命脉的,可能要归功DJ文化。虽然,以光盘取代和数码技术的发展,例如在平板计算机app仿真播歌混音,但大部分DJ们仍属意黑胶的手感,而且相当坚持。加上一些要求高的发烧友,黑胶的市场便在这种边缘状态生存下去。然后,当追求高音质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时,唱片公司也以此为目标,提供高质的黑胶唱片,而价钱可以是光盘的双倍,甚至更高。


2014年初,我仍在多伦多时, HMV和另一连锁店已扩充它们的黑胶部门,而大部分二手店也将枱底的黑胶唱片搬回枱上,先是两行,然后五行,再而十行。黑胶唱片,目测显示,正在回归,收复失地,据理力争。




回到香港,知道HMV中环店已搬迁,不禁心沉了半截,及后见到新店,地方的确略小,但那个Vinyl Room又争回不少分数。而且不时举办座谈和讲座,都环绕黑胶为主题,在这片弹丸之地,可算是不遗余力,热诚可嘉了。


而另一间时装品牌店,早前已安排一些独立音乐人在分店内举行现场演唱。在夏天前,更在湾仔一条横街开了一间时装×黑胶的小店,主题也相当明显,黑胶就是品味。在夏日几个月内,举行了一系列座谈分享会,请来城中歌手乐手音乐业界代表和收藏家,分享黑胶的历史、故事和个中乐趣:亦举办了好几次二手黑胶交易日,让大家交流,希望热情能交叉感染,扩散开去。




老实说,这些座谈分享会即使挤满那小店也只是几十人,和这个城市的人口相比,简直是不成气候。但当中的意义就像放下一颗小种子在泥土里,假以时日,是可以开花结果的。


黑胶的重临已是事实,有数字指出,黑胶的销量比起五年前,升了一倍,在淡市中是令人鼓舞的。英国唱片业协会(British Phonographic Industry BPI) 便指出,聆听黑胶的过程,音质和观赏封套这三大原因,是买家再购买黑胶的理由。而今日的黑胶已不同往昔那种,强调的是高质素,标榜Half Speed Master,拿上手较厚较重,相对于购买mp3档案,付了钱却好像没有得到甚么,唯独一点空虚,抓不到的虚空,黑胶好像更值得。而且今天的黑胶产品,通常附上密码,让你下载一个档案版,作为后备,也让你在手提装置上聆听,但如果你先购买mp3档案,不要期望将来可以加钱换黑胶。




黑胶,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慢活。要细听音乐,应该花一点时间,好好的很细致地感受,然后一面播完,你走到唱盘旁边,翻过另一面,再将唱臂放在音坑上。急不来,像泡茶,你得等着,让茶味渗出来。


你可能会直觉认为,现在购买黑胶的人必然是曾为沧海的老一辈,但BPI的统计数字显示有一半人是卅五岁以下的,而有超过八成五的人是男性,这比较显而易见。有点耐人寻味的是有3.7%买黑胶的人,其实是没有唱机。可能他们下载数码档案,在其他装置收听,胶片只作收藏之用,也就是说成了一种嗜好。




也许,嗜好,这便是黑胶重生的另一个原因。


本文转自公众号丨爵士与黑胶


评论
热度 ( 462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