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帝女花是文化遗产,昨日它可是流行文化代表呢!

人们总是说一些古典艺术逐渐消亡,是因为艺术的高雅无人能懂,是因为艺术坚固的“玲珑塔”。但是,现在成为了遗产的它们,有的也曾是街头小巷最为重要的流行文化。


粤剧作为岭南地区最为重要的地方戏,自明朝嘉靖年间开始在广东出现,可谓是绽放百年兴盛依旧。



-粤剧表演,来源:搜狐网-


在浩瀚的粤剧剧目之中,唐涤生的名剧《帝女花》可谓是这珍宝中的珍宝,奇葩中的奇葩。名曲《香夭》就连“哥哥”张国荣也曾为之倾心,动情演唱。


唐涤生在参考了清代黄燮清的原著,以及古曲《妆台秋思》的基础上创作了《帝女花》,并通过结合香港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使得《帝女花》一曲,在古韵古意之中,还带着一股那个时代特有的哀凉。




-帝女花剧照-


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香港处在一个风雨飘摇、社会动荡的局面。因为历史的原因,香港地区作为各个政治力量角力的地方,党派林立、学生运动此起彼伏,政治格局隐晦不明。各式移民从外地大量迁入导致香港人口暴增,剧烈地冲击着香港原来的社会结构。


香港的经济虽然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和香港人民的努力,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发展造成的分配不均、贫富差异,以及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导致的种种问题,使香港形成了一种复杂、特别的社会环境。


戏剧千回百转,人间酸甜苦辣,粤剧正如一曲梵音写出了当时社会的悲欢离合。所以,在当时香港的街头巷尾,四处可听到一段段的粤剧曲声婉转,成为了香港人闲暇时的主要休闲。



-《帝女花》作者,唐涤生,来源:百科-


《帝女花》就诞生在这个时代里,以古喻今地诉说着当时香港的得失沉浮。


该剧讲述了明朝末代公主长平和驸马周显世之间的爱情故事。


崇祯末年,长平公主选中了太傅之子周世显为驸马。未料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自杀,并赐后妃红罗,昭仁、长平二公主也在此列。但长平公主命大未死,被官员周锺发现。谁知周锺父子是卖主求荣之人,欲将长平公主送予清庭。长平公主识破之后,设计逃脱并化名道姑“慧清”藏于道庵。


天可怜见,某日在庵外与周世显重逢,但历经劫波的长平公主心存疑虑,不敢相认,故意装作他人。在周世显苦苦哀求、表明心迹之后,长平公主终于向他表露身份。没想到二人双双被周锺父子出卖,不得不面见清帝。清帝为表安抚,答应安葬明朝皇帝并释放太子。后长平公主面见清帝,请求允许自己遵守约定与周世显于定情时的含樟树下完婚。在洞房花烛夜,长平公主与周世显双双自杀殉国。剧末公主与驸马虽然羽化成仙,终回天宫,却是后话。




-电影《帝女花》-


《帝女花》全剧分为《树盟》、《香劫》、《乞尸》、《庵遇》、《上表》、《香夭》六个部分,以公主驸马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串联了整个剧本。


《香夭》作为全剧的终结,也是点睛之笔。“香”暗喻帝女长平公主,整剧积攒的国仇家恨到了最后一幕,纠结至极、勃然喷发,然后归于死寂。


身为帝女又如何?万千宠爱终归消逝;饱读诗书又如何?一己之力难挽狂澜;比翼双飞虽美好,却无法承受家国破碎、国仇家恨之重,最终只能选择洞房花烛这人生最美时终结生命,以谢国家。犹如绚烂春花正欲开,却戛然而“夭折”。可喜!可悲!可叹!




-电影《帝女花》-


洞房花烛夜,自杀殉国时,想来也是一种奢侈的浪漫。古今中外,自杀常见在诸多名剧中。从外国《罗密欧与朱丽叶》、《魂断梅耶林》,再到中国的《梁祝》,这一行为在不同的时代和故事中,都带上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悲剧色彩。为了守护和追求心中最珍贵的情感,能直面死亡,何尝不是人性中高贵的品质呢?


在如此乱世中,皇家贵胄尚且如此,那么剧中未提及的其他人的命运呢?人在乱世,生如浮萍,几多凋零,谁都无法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帝女花》只是反映了当时万千社会的一个侧面而已。




-电影《帝女花》-


《帝女花》说的是明末清初的故事,反映了当时动荡的社会和人们复杂的情感,这与20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像。


剧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都反复地触动了香港人的心灵。加上它极高的艺术水平所带来的艺术感动,深深地引起了香港人的共鸣。


以《帝女花》为代表的粤剧,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富有广东特色的故事,遂成为许多广东人内心深处最为深邃的记忆。


瑞鸣音乐的《粉墨是梦2》专辑收录了对《帝女花》的改编版本。一曲典雅《妆台秋思》,被这支高胡细细吟来,不但见得长平公主莫许凡尘的端庄风姿,更见得香夭含泪诉衷肠的百转千回。一柄南梆子,敲碎了故国山河梦;一把筝上弦,拂不动生死依别离恨重。那一声声堂皇而无奈的管钟訇然,在一派中正平和之气里渐行渐远,留下挥手自兹去的绝然情态。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拾遗小栈



评论
热度 ( 3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