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一天 - 瑞鸣唱片

歌剧又贵又远离生活,我为什么还要去听它?

实在等不到演员谢幕,再晚就赶不上地铁了,我拉着小朋友悄悄撤离,一路在剧院里狂奔,还不忘讨论剧情、音乐和节奏——一天的工作其实已经很累了,又颠颠儿地赶来听近四个小时的歌剧,靠在地铁的车窗上不禁想,我图什么呢?


当晚演的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是作曲家照着《费加罗的婚礼》写的一部诙谐、浪漫的通俗之作。看的过程中,同去的小友常常被剧中狗血的情节和夸张的台词逗乐。很多地方不能细想,更没有逻辑可言,和话剧剧本比起来,歌剧剧本压根儿就不是一个可以独立欣赏的存在。


-理查·施特劳斯与妻儿-


但它的魅力或伟大之处就是搭建了这样一种极具冲突的戏剧化框架,并为宣叙调、咏叹调以及各种重唱、合唱等这些歌剧中的“主角”提供表现空间。就像威尔第说的:“歌剧的脚本只包含必须的最少量的字句,而歌剧中最主要的是人的性格、冲突与矛盾,情感和热情。”



以《茶花女》为例,话剧《茶花女》剧本有65000多字,而歌剧只有20000字,话剧中许多细致形象的描写、复杂的人物关系在歌剧中都消失了:在小仲马的话剧中,前面3 场通过对话和场面描写从不同的侧面对女主人公的奢华生活作了充分的展示,但在歌剧剧本中,这些内容被压缩到11句唱词,却将小仲马话剧中前面几场的3 层意思完全概括:女主人公过的是无日无夜的享乐生活;她身体不好;她企图用享乐来麻醉自己,使自己从痛苦中暂时逃离。


所以,女主人公形象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的并不是台词,而是音乐的表现。音乐的表现强调抒情,叙事势必作出让步,歌剧的情节自然就单纯了。


-歌剧《茶花女》-


那么,抒情又是什么,它很重要么?这个艺术评论中的词汇,常常被理解为一个简单的动作:抒发一下感慨。但是歌剧的抒情,是在音乐厅里提供一个无穷大的场,让你仿佛走进作曲家的脑海里,走进他营造的音乐世界里,散步、奔跑、徜徉。


不同的剧作,不同的作曲家,不同的歌剧演员决定了你在这个“场”里旅行悠游的切身感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它足够阔大、纵深,又足够浓烈、超拔,那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未及直面琢磨的嫉妒、仇恨、善良和爱,歌剧会给你一次无限放大去体会的机会。


-歌剧《卡门》-


所以当你再回头去听流行歌曲的时候,你会觉得过于简单,甚至单薄。当然,简单有简单的好。每次当我沉浸在简单也同样有力量的流行歌曲里时,我常常会想,既然简单也能带给人愉悦的享受,为什么1600年的佛罗伦萨人要创造歌剧这种高度综合又超级复杂的艺术形式呢?


音乐史给我的解释常常包含下面的内容:歌剧的形式在十六世纪末意大利的宫廷娱乐活动中初见端倪,它最初的动力来自于意大利人对古希腊悲剧的怀念,最初效仿的时候甚至像伴有音乐的诗歌朗诵,要知道这一时期欧洲的音乐风格还是以复调为主。当时的音乐家普遍认同复调织体不适宜表达歌词内容,于是才有了用单旋律吟唱古希腊悲剧的形式——歌剧就此诞生。


-流传下来的第一部歌剧作品《尤丽狄茜》-


而文艺复兴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让贵族阶层开始挣脱基督教教义的束缚,注重现实和财富的享乐。他们像后来为梅兰芳、程砚秋等名角供养、追捧的中国票友一样,成为最初对歌剧做出重大贡献的赞助商和消费群体。


每当夜幕降临,剧院里上演着现实中不能触摸、不能言传的感情世界与生活,音乐还原着一个个痛苦、幸福的人更真实的面貌,皇家家包厢的主人和大部分贵族们,则在这些古代的神、英雄、崇高、悲怆的形象中,得到另一种现世的满足。

-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


所以常常有人问我听音乐会看戏剧有什么建议的时候,我第一个给出的建议是歌剧,因为歌剧难、票价值。


这种比较农民的想法当然不适合专业的资深乐迷,但是在一个什么都可以用电脑进行剪辑、拼接和修饰的时代。你去到一个歌剧院里,一个几十上百人的管弦乐队在乐池里为你演奏;台上来自国内外的名角和上百个演员不带话筒地放声高歌;以及灯光、舞美、道具、服装所有的设计——一切都是现场,而且是“one take”(一遍过)。


以歌剧排练最快周期需要6周计算,这么多人高难度的协作,加上作品本身的经久不衰的魅力,从歌剧所体现的人类智慧与审美的集大成而言,的确是很值啊!

-威廉·霍加斯《来到乞丐的歌剧现场》-


当然, 走进歌剧并不是件易事。很多人惊恐于那突强突弱的和弦落差,对女高音的花腔望而却步。但是被歌剧打动过的人会认同:歌剧是较为感官化、世俗化的音乐品种,它不像交响乐那样要求全神贯注于音乐材料的结构、逻辑和组织,也不像艺术歌曲、宗教合唱音乐那样幽微肃穆。


音乐学者杨燕迪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帕瓦罗蒂高歌一曲《弄臣》中的‘女人善变’迷倒听众一大片,为什么?恐怕不是深奥的哲理(有几人真正听得懂意大利词?), 更不是高尚的情操(剧中花花公子的自我炫耀绝不能提倡!) ,就是那刚健帅捷的旋律令人回肠荡气!”


这种盛大的美和力量,超越语言、身份、国界。写到这里,相信有很多人会想起这部电影里,男主人公Andy在广播室播放《费加罗的婚礼》选段《待到微风轻轻吹》的情景。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截图-


在你猝不及防的时候被深深打动,你甚至不用知道为什么。大概,这就是歌剧流传了四百多年,依然魅力无限的原因。

瑞鸣按:

歌剧是种盛大的美,却不为所有人欣赏;瑞鸣在2006年出的《琴迷歌剧夜》,也被发烧友们称之为失落的明珠。


它独特的魅力在于用民乐演奏歌剧经典,中西乐器的交汇让人沉迷:《蝴蝶夫人》选段用古筝和竹笛演绎;《费加罗的婚礼》添了一段口哨;《卡门》里有二胡!耳目一新,仿佛踏入了一个神奇的音乐花园。


歌剧让人沉迷,但愿这张专辑也能让你感到东西方融合的魔力。


瑞鸣音乐《琴迷歌剧夜》专辑封面

(图片来自网络)

 非经瑞鸣允许请勿转载


评论 ( 1 )
热度 ( 474 )

© 瑞鸣-听见音乐点亮生活 | Powered by LOFTER